台湾地区前领导人严家淦与新台币的催生
2013-12-18 07:2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徐家傲 李艳 |
分享到:
|
东南网12月18日讯(海峡导报驻台记者 兰文)16日是台湾地区前领导人严家淦逝世20周年的日子。16日、17日,台湾“国史馆”举办“严家淦与台湾经济发展”研讨会;从本月4日到下月5日,台湾“国父纪念馆”举办严家淦逝世20周年纪念展,以缅怀这位台湾经济奇迹的奠基者。 严家淦担任过“经济部长”、“财政部长”、“行政院长”,以及“副总统”、“总统”等职务。在台湾经济起飞时期,以严家淦为核心,聚集了李国鼎、孙运璇、尹仲容等一大批财经良将,对台湾的币制、税收、外汇等一系列制度进行改革,奠定了台湾经济奇迹的基石。在这一系列经济改革之中,发行新台币被视为严家淦最重要的改革,他由此被称为“新台币之父”。 物价暴涨,旧台币形同废纸 日本占据台湾时期,发行台湾银行券,1945年来到台湾的严家淦,主管财经事务,为了稳定台湾金融秩序,于1946年5月由台湾银行开始发行1元、5元、10元三种面额的新币,俗称旧台币,同时回收台湾银行券。 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处处长徐千婷介绍,从1946年到1950年,日本交出台湾政权,接手的国民政府又在大陆节节败退,整个台湾弥漫着不安情绪,酿成了近代史上台湾唯一的恶性通货膨胀。 徐千婷称,当时物价年增幅都在三位数以上。台湾前“经建会副主委”叶万安称,1949年5月的一天,一斤米涨到15000元旧台币,当天他想写一篇“一粒米值多少钱”的文章,朋友告诉他这会乱上添乱,他便搁笔。没料到,2天后一斤米涨到了25000元旧台币。 徐千婷分析,从1946年到1950年的3年10个月内,物价暴涨,主要原因是供给面上,二战后美军切断日本海上运输线,仰赖对日贸易的台湾进口物质锐减,同时台湾基础设施因战事而遭严重毁坏,生产几乎瘫痪;需求面上,大陆大量人口涌入台湾,需求突然上扬;货币面上,台湾财政税收窘困,财政开支仰赖拼命印钞票,另外大陆恶性通胀输入台湾。 萧万长先生在“严家淦与台湾经济发展”研讨会上介绍,随着大陆大量资金流入台湾,旧台币只好呈现几何倍数的增长,以对冲大陆金圆券的流入。1946年底,旧台币总量为53亿多元,至1949年旧台币结束前夕的6月14日,总量暴增到5270亿元,2年多增长了100多倍。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