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 台湾时政 > 正文

台媒点评台湾政局乱象:不论是非看谁声音大?

2013-12-17 16:39   来源:中国台湾网  责任编辑:徐家傲 陈瑜辉  
分享到:

台湾“检评会”审查“检察总长”黄世铭泄密、滥权监听案,决定将黄世铭及特侦组两名检察官移送“监察院”审议,台湾“最高检”随即发布新闻稿,以极强烈的措词,指责“检评会”违背客观中立基本伦理精神,表示无法接受与认同。台湾《中国时报》17日社论说,“检评会”认定陈守煌检察官确有关说的事实,并希望他“知所进退”,但陈却表达“不会辞职”之意。这意味成立近两年的“检评会”,不仅未透过评鉴树立应有的威信,反而可能因为台湾检察体系的不服与反挫,让自身沦为风暴中心。

还记得去年年初,台湾“法务部”推选了11位法界与民间具声望人士,包括1名法官、3名检察官、3名律师以及4位公正人士等4类代表,成立了“检察官评鉴委员会”,宣称准备要针对全台的1357位检察官进行监督。揭牌当天,当时的台湾“法务部长”曾勇夫曾公开宣示:“我们已经锁定几位检察官,有违法、有违规的情事,将来我们想让他们在‘评鉴委员会’里面接受评鉴。”如今,曾勇夫本人早已经因为这场关说风暴下台,“检评会”尚未展示评鉴检察官的成绩,就卷入被外界视为“九月政争”的风暴,评鉴的对象还包括高阶的“检察总长”,评鉴结果会被政治解读早已难避免,如今竟然还被台湾“最高检”公开以新闻稿反呛,我们真的不知道,一个连检察体系都没看在眼里的“检评会”,未来还怎么树立评鉴检察官的权威。

这或许就是台湾当前民粹当道下所呈现的最大危机!涉嫌关说的比指控关说的声音还大,违法滥权的比评鉴违失的还振振有辞,为建立社会公信所成立的评鉴组识,筹组者自己先带头破坏它的权威,再这样闹下去,台湾还能期待可能出现任何所谓公正的评鉴机制?我们当然不是说“检评会”的决议完美无瑕,决议书中对黄世铭下重手,却对认定有关说事实的陈守煌轻轻放下,已经埋伏了接下来的争议,再加上部分委员事前透露讯息给媒体炒作,让台湾“最高检”有了反击的口实,确实是值得检讨。但问题是,如果检察体系连自己部门成立的评鉴机制都带头不予尊重,试问这个当初敲锣打鼓成立“检评会”,未来还运作的下去吗?

最令人难堪的是,酿成这场九月风暴的检察官陈守煌,“检评会”仅做了警告的从轻议处,理由是他曾对外说明,若被“检评会”认定关说,自己会“知所进退”,案子之后移送“法务部”核处,应会作出睿智决定。如今“检评会”认定他确有关说,陈守煌却立即做了不会辞职的宣布,这不是摆明打了“检评会”狠狠一巴掌?

尝试想想:从“九月政争”风暴迄今,台湾已经为此付出多么沉重的代价?担任最高领导人马英九的声望为此进一步挫低,王金平让“立法院”的形象为此进一步重创,柯建铭让在野党的道德尺码为此更进一步下坠,“检察总长”黄世铭让特侦组的威信为此荡然无存,关说的检察官们也让检察体系的权威形象进一步下滑,等于说台湾的行政、“立法”、“司法”机制都在这场风暴中遭到程度不等的损伤,如今等于再赔上“检评会”的威望罢了!可想而知,等到案子送到“监察院”,“监察院”所做出的任何处分,一定又会被所有当事人大声反呛,换言之,等走到再下一步,干脆连“监察院”的形象也一并赔进去算了!

而就算台湾已经为此付出这般沉重的代价,也未见所有任何涉及此一风暴的当事人,为此道一声歉,或是在道德上、伦理上做出任何最起码的反省,那怕只是表面的演戏都没有。迄今为止,涉关说的不承认有关说,涉违法的不承认有违法,涉乱纪的不承认有乱纪,所有第三方的公正评鉴都被质疑、被反呛,党派立场凌驾一切,声音大的永远占上风,是非公道根本就没人在乎,一场“九月风暴”,所映照台湾台面人物的面貌,还真是令人摇头。

台湾“最高检”、特侦组对检评会这一纸公开的反呛,等于就是摧毁了“检评会”的权威,试问以后还会有哪个检察官会在乎“检评会”的评鉴?而“检评会”以“这是恐吓吗?”的回应,也将这场本是为是非做最后定夺的评鉴,沦为是一场口水战争。

陈守煌出尔反尔违背诚信,“检评会”却只能吞忍,更造成台湾行政、“立法”、“司法”及社会反“司法关说”共识的四输局面。我们愿引用孔子“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对“检评会”表达我们的遗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