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专家共话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2013-11-17 20: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张海燕 |
分享到:
|
设计师支招杨梅竹斜街改造 杨梅竹斜街作为贯通大栅栏、琉璃厂两大文保区的连接线,正在将两条“岁数”加起来超过千年的老街合璧,使其历史风貌一气贯通,形成了一条1.5公里长的北京最长步行街。这里曾书局林立,近现代引领国人追求新知的许多书籍诞生于此;诸多文化名流在这儿留下足迹,梁诗正、沈从文、鲁迅、郁达夫或寓居街内,或是往来常客;老北京“八大楼”之一的泰丰楼旧址就在这里,旧京四大商场之首的青云阁也坐落在街边。 复原旧时风貌、修缮名人故居和会馆、铺设老砖瓦步道……在杨梅竹斜街保护修缮过程中,西城区彻底废除了危改带开发的拆迁模式,遵循‘真实性保护’原则,将胡同原住民连同建筑一起保留,让胡同原有的韵味得以传承下去。 在设计师的创造下,杨梅竹斜街东口附近青云阁的门脸前,将有一块由碎瓦拼成的步道。步道上,不仅用不同颜色的瓦片拼出了青云阁大楼的外貌,还会拼出遒劲的“青云阁”三个大字,让游人至此兴味盎然。此外,施工方将利用现有的废砖旧瓦补砌台阶,形成更舒适的踏步平台,还用它们加砌街道的绿化花池、公共长凳、入户地灯等,既废物利用又最大限度地保留历史信息。 民国时期,这条不足500米的巷子里,云集了世界书局、正中书局、广益书局、环球书局等众多当时叱咤风云的出版机构,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2013年内,这些书局旧址都将陆续完成修缮,老街也将重现书局林立的特有风貌。 杨梅竹斜街从来就不乏文人墨客的光顾,许多名人的旧居都将在这次修缮中重生。梁诗正故居、酉西会馆等都将作为修缮的重点,据了解,施工将在遵循原汁原味保护态度的基础上,将注重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及历史故事,探索一种与现有居民生活并存的保护修缮模式。 杨梅竹斜街是西城区最早进行腾退改造的街巷,大栅栏琉璃厂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1700户居民中有529户选择迁出,1171户“老北京”留下来,占将近7成。对于留下来的原住民,西城区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合并聚居的办法——平移试点,也就是把零散留在大杂院中的居民,合并到一处院落居住,富余出的地方,一部分将建设公共设施,包括便民菜站、公厕等,另外20多座院落则引进以文化创意为主的商业,比如设计师的工作室、非遗传承人工作室,以及“北京人家”。 此外,杨梅竹斜街按照各种不同历史文化及景观元素进行排列组合,对立面修缮、路面铺装、景观构筑物、城市小品、景观灯具、垃圾箱、座椅,植物种植等进行设计改造,结合文化元素的铺装方式,通过特殊的设计勾勒出建筑古朴外貌,把历史记忆编入景观中,在保持杨梅竹斜街原汁原味特色的同时植入了新的活力。 据了解,北京市共有国家、市、区三级文保单位1017处,位于西城区的就有181处,包括皇家园林、祭祀场所、王府、衙署、会馆、名人故居、革命纪念建筑、传统民居、老字号商业建筑及宗教建筑(寺庙、宫观、清真寺、教堂)等。目前,西城区初步确定了以“名城、名人、名业、名景”为核心的“四名”保护理念体系,基本形成了宏观层面“文道建设”统领、中观层面“指挥部”协调推进、具体项目“建设主体”实施示范的良好工作态势,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截至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占全国的38%。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西城区结合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开展庙会活动、祭祀先农文明礼仪展示、端午节系列文化活动等。大栅栏地区还利用北京设计周的机遇,引入海内外前卫设计师,将各种门类的设计创意、活动、展览、艺术装置植入到传统城市肌理中。完 |
相关阅读:
- [ 11-17]第七届海峡两岸茶博会开幕
- [ 11-17]海峡两岸茶博会开幕 百家台湾茶企参会
- [ 11-16]海峡两岸斗茶师齐聚武夷山
- [ 11-16]海峡两岸茶博会开幕 百家台湾茶企参会
- [ 11-16]第七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武夷山举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