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遗产税行之有年争议不断 1200万起征
www.fjsen.com 2013-09-30 13:53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劫富济贫还是双重课税? “征遗产税,主要体现的是公平正义。”台北大学公共行政系教授郑又平对导报记者表示,遗产税带有明显的“劫富济贫”性质,主要是通过对部分财富的二次分配,抑制两极分化和社会浪费,实现一定程度的分配公平和最终结果的公平。 从积极的角度看,遗产税可以迫使富有者生前积极处理财产,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避免少数人通过财产继承成为社会的“寄生虫”,让社会成员享有更多的机会平等。 台湾去年就有一个贫困镇——彰化县大村乡受益于遗产税。当地一个大企业家的妻子辞世,遗产总值超过130亿元,应缴遗产税达到12.8亿元。按岛内遗产税分配规定(“直辖市”与当局5誜5分,其他地方则8誜2分),这一大笔遗产税有80%归大村乡公所,超10亿元的“天降遗产”直接解决了该乡5年的总预算。 当然,相比这个“幸运乡”,新北市的黄家就只能用“倒霉”来形容了。黄家的“地主”1985年过世,留下大笔土地遗产,家属一直未申报遗产税。7年后,税务部门才发现,当时核定遗产总额超过2.4亿元,黄家除了要交遗产税和罚金外,还要缴滞纳金及利息5000多万元,以及增值税1.2亿元,真正能合法继承的财产只剩下61元! 从这两个天差地别的案例,就可看出遗产税可能导致的争议。郑又平表示,事实上,自征收遗产税以来,关于合理性、税率的种种争议就从未停止过。因为严格来说,遗产税其实是对个人的双重课税——所得税已经针对每人每年累积的财富课过了,遗产税又对每人终身累积的财富再课税。从消极的层面说,遗产税其实是对个人及家庭财富积累的“不当惩罚”。 遗产税是效率和公平的博弈 “台湾的有钱人都不死在台湾。”推动2008年遗产税调减的“赋税改革委员会”副召集人曾巨威这样说过。当时高达50%的税率,让台湾富人生前不是忙着把钱转移到海外,就是绞尽脑汁节税、避税。 尽管存在王永庆、辜濂松这样动辄亿万的纳税人,但根据台“财政部”的统计,台湾遗赠税占总税收的比例极小,资产1亿元以上的富豪遗产税申报只占申报件数的3.6%;4000万元以下的中产阶级申报案件却占88.7%。尽管遗产税被称为“富人税”,但“政府”实际上很难课到富人多少税。因避税带来的另一种损失倒更显沉重,台“金管会”曾估计,台湾流落海外的资产至少有500亿美元。 前台湾首富、国泰集团创办人蔡万霖2004年去世时,留下约1564亿元的巨额遗产,外界认为蔡家可能得缴纳782亿元的遗产税。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税务部门最终只收到了5亿元的遗产税金。 负责处理蔡万霖后事的人士曾表示,蔡家的理财专家少说有两三百人,在创办人重病的6年内,如果还没有做好财务节税规划,“就太瞧不起国泰金控集团了”。 蔡万霖生前,早已通过高超的资本运营手段,大量成立投资公司、基金会,构建了庞杂无比的家族交叉持股网络,将各种资产高效、安全、无税地传承给继承者。 郑又平指出,通过运作家族资产公司、家族基金会、海外信托投资、境外公司,其实是岛内富人通行的节税、避税方式,蔡万霖是标杆,王永庆其实也不遑多让。王家缴纳的119亿元遗产税虽然很惊人,但其实是因为王永庆猝逝导致部分资产来不及处理,在此之前,王家转往海外的资产就超过2400亿元。 近年来,台湾经济低迷,经济成长率不断下挫,回报率低、税率偏高导致资金大量外流,进一步让经济欲振乏力。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积极推动包括遗产税在内的税制改革,正是为了鼓励岛外资金回流,为台湾经济复苏提供血气。 “要不要遗产税、要什么样的遗产税,其实主要是效率和公平的博弈,看社会发展阶段的需要。”郑又平表示,像注重社会福利、分配公平的欧洲,就喜欢用高税率的遗产税;重视经济发展效率、创造积累财富的美国,则选择搁置遗产税。 导报记者 刘强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2-08]辜濂松遗产税上看80亿 仅次王永庆
- [ 08-03]王永庆遗产税119亿元 创台湾最高遗产税纪录
- [ 08-01]台湾史上最高 王永庆遗产税将近120亿新台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