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 海峡两岸 > 正文

乌鱼“失信”,两岸应联手“召回”

www.fjsen.com 2013-09-17 11:00  林娟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9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林娟)

“爱呷乌鱼毋穿裤”,台湾人爱用这句闽南谚语来形容乌鱼子的珍贵,以及人们对它的特殊喜爱。

乌鱼学名叫鲻鱼,而台湾渔民却更喜欢称之为“信鱼”,“因为它属于暖水洄游性鱼种,通常在福建至浙江一带觅食,直到冬至时节,受大陆沿岸低水温的刺激,游过台湾海峡以东产卵,所以只要冬至一到,台湾渔民就知道满腹鱼子的乌鱼就要来了,这也意味着冬季即将降临”。首次参加海峡(福州)渔业周的台湾海洋大学教授李明安介绍说,乌鱼是海峡两岸最具代表性的鱼种之一。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海域生态恶化,“信鱼”常常失信。“冬至已经过去很久了,台湾渔民左顾右盼,就是不见乌鱼的踪迹……”李明安告诉记者,目前台湾野生乌鱼的渔获量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100万尾左右,下降到不足30万尾,乌鱼减产严重影响了台湾渔民的收入,因为在台湾乌鱼子的经济价值很高,加工过的乌鱼子每斤价格达300至400元人民币。

为了抢救濒危乌鱼,把这“失信”的鱼儿“召回”,两岸渔业界和学术界已经携手行动。在本届渔业周期间举办的“海峡两岸海洋渔业资源养护和共同开发青年科学家研讨会”上,乌鱼养护成为重要议题;而14日开启的海峡两岸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更是让李明安连连喊“赞”,此次活动共投放372万尾鱼苗,去年投放量也达346万尾,放流鱼种超过20多种,乌鱼亦在投放种类之内。放流之后,大陆渔政主管部门确定了海峡西岸的监管区域,并将执行严格的监管执法规定。李明安说:“大陆与台湾共享的乌鱼放流增殖活动,对海峡两岸渔业资源的养护和永续利用大有帮助。”

两岸共处同一海域,在海洋科学研究上有着诸多相近的课题。李明安告诉记者,两岸的涉海高校早就开始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合作,台湾海洋大学、澎湖科技大学、高雄海洋大学等与大陆的上海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等长期保持校际交流,台湾海洋大学与厦门大学的互动更是频繁。今后,福州大学与台湾海洋大学还将开展“3+1”学术交流活动,即未来将有160位学子在福州大学学习3年,之后到台湾海洋大学学习1年,并就海洋科学的相关学术活动及教育共同开展合作。

随着全球暖化、气候变迁,海洋渔业资源匮乏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的共同困境,而乌鱼濒危无疑是一个重要警示。李明安认为,两岸未来更应秉持海洋渔业共同养护与开发的理念,合力促进渔业资源海上保育的落实,并通过渔业产业的转型以及两岸交流合作,让两岸的渔业健康、永续地发展。

 

  • 责任编辑:黄晓夏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