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 海峡评论 > 正文

铁杆深绿“登陆” 民进党两岸政策要玩真的?

www.fjsen.com 2013-08-07 09:21  人民日报海外版 来源:中国台湾网 我来说两句

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会交出怎样的答卷?

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会不会有理性务实调整?对两岸交流的主体基调是乐见其成还是一如往昔的设栏置栅?这样的问题岛内民众早已问了一次又一次。

这些问题很重要。因为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不再怀疑——无论谈台湾未来,还是规划自己的人生,早已离不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背景。那么,对于一个有执政企图的政党而言,民进党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两岸章节的空白,无论如何都要填。

这几日,民进党又动作频仍。

1 又一波大陆热

据台“中央社”报道,8月4日,民进党凯达格兰基金会举办“2016民进党赢的策略”座谈会,智库副执行长游盈隆表示,民进党因想赢得“大选”而逃避敏感的两岸议题有两次,一次是2008年,一次是2012年,“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则是闹剧”。“民进党若不敢面对两岸问题,2016执政同样无望。”

这与之前游盈隆的另一番话有呼应之意。7月31日,游盈隆透露,8月23日开始,民进党将针对8年“执政”,就两岸等议题,连办19场研讨会,民进党智库为此筹备多时,还打算邀请蓝营人士参加。

不仅如此,民进党里还马上有人又说又练起来。

柯文哲来了。8月5日至6日,柯文哲在北京参加“蒋渭水先生思想与事迹学术研讨会”。柯文哲以台大医院创伤医学部主任身份“登陆”,然而由于其深绿色彩、陈水扁的铁杆支持者,又被视为绿营参选下届台北市长的“奇兵”,为什么会来京备受媒体关注,对此,柯文哲表示,他抱着“互相了解”的心情来,这次登陆主要是认识大陆,也被大陆认识。

陈菊也要来了。高雄市长陈菊8月9日将率团到天津等4个大陆城市行销高雄。行前她表示,乐见并肯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及两岸人民密切交流互动。陈菊在受访时,使用了“中国大陆”称呼,而非过去常用的“中国”。

2 不再回避躲闪

这些动作再次引发关注。

柯文哲有一段话,可以视为“大陆热”的一个注脚。未来台北市长选举,谁会代表绿营出征备受关注,因为台北一直被视为是蓝营的“铁票仓”。柯文哲虽然并未明确表示会参选,但早已被视为绿营的热门人选。这次,当媒体问道“会不会参选”,柯文哲的回答是:到北京参加研讨会“也是市长先修班的一部分”。意思很明白,如果要选市长,大陆行是必修课。

从民进党智库表示不能再回避两岸议题,到党内大佬接连“登陆”,民进党“大陆热”的背后都有基于选票的考量。再往深处追,选票即是民意。民进党对于两岸议题态度的变化,说到底是因为民意的变化。两岸政策成为大小选举中民众关注的焦点,民进党里才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模糊策略”没用、回避躲闪行不通。

民进党内要求正视两岸议题、检讨两岸政策的呼声已久。只是在高层放话、大佬“登陆”的热闹之后,状况依旧。

应该端出怎样的两岸政策,民进党总是“欲说还休”,他们开了多场华山会议讨论“两岸政策的核心价值”,但对于台湾各界最关心的是否承认“九二共识”,最终答案还是否定。整个会议期间,民进党集中“脑力激荡”的竟然是:找个新名词,代替“九二共识”。众所周知,“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的基石。想参与两岸交流,又不承认“九二共识”,这才是民进党最大的困局。

3 新菜还是旧酒?

因为有太多次的“只闻楼梯响”,面对民进党这一波“大陆热”,人们在思考:民进党这一次端出的是“新菜”还是“旧酒”?

看到了两岸政策不能回避、肯定两岸交流互动,却又不承认“九二共识”。如此,无论是柯文哲表达的“认识大陆”的心情,还是陈菊从“中国”到“中国大陆”的说法改变,都不会带来实质的变化。

民进党在2012蔡英文败选后,有一派认为,就是没有提出明确的大陆政策才造成台湾社会疑虑;另一批人则认为,就是因为不坚定台湾路线,才引来“独派”的疑虑。民进党内对于两岸政策无法达成共识,甚至群龙无首,“新菜”难见。

既然党内没有共识、不承认“九二共识”,端不出“新菜”,为什么还要一次次拿出“旧酒”来应景?面对两岸关系一日千里的态势,党内大佬既不愿得罪“台独基本教义派”,又希望可以吸引中间选民;既不放弃“台独”立场,又不能无视现实和民意变化,这才有了民进党的“纠结”。

想靠换汤不换药的法子蒙混过关,这样的算盘恐怕拨不响。“大陆热”不是热闹演出,不是花架子,要走出两岸困局,民进党还是要拿出实在的。人民日报海外版

  • 责任编辑:黄晓夏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