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 台湾社会 > 正文

毒大米事件引关注 宜兰农民欲移植有机米到大陆

www.fjsen.com 2013-05-22 09:00  林靖东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台湾这样管控大米

那么,对于大米的生产、上市,台湾又是如何去管控?

“抽检。”游建富说,“农委会”会不定期派人到市场上,买各品牌的大米进行检测,一旦发现问题大米,立刻处理有关商家和农户。

“对于农药残留的检测,一年也有10次左右。”

检测的次数多少,依各地工业化程度各有不同,在重工业区,对于土壤、水质、成品米都加大检测量;而在一些传统农垦区,检测间隔时间会稍长些。

“比如对于宜兰礁溪的土壤检测,是三年一次。”游建富表示,自己生产的是有机米,检测的各项标准也相对严格,以保证米的高品质。

想到大陆种大米

“去年‘九八’,我们家的有机米供不应求。”

去年“九八”投洽会上,游建富带来的有机米一售而空,市场反映良好,厦门有一些商家也开始找他订货。但由于运费昂贵,摊在每袋米上的运输成本相当高。

投洽会后,游建富开始在大陆四处考察,他到过黑龙江鹤岗,也到过安徽,但对当地的种植条件均不是十分满意。

“福建和台湾气候相当,应该会是很好的种植地。”游建富说,他的一个农友在南平找了一块地种植大米,反映良好,更加增强了他在福建找地的决心。

他相信,不久的将来,台湾的有机米能在福建安家落户。

  • 责任编辑:黄晓夏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