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 台湾社会 > 正文

毒大米事件引关注 宜兰农民欲移植有机米到大陆

www.fjsen.com 2013-05-22 09:00  林靖东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5月22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林靖东)日前,广州毒大米事件引起两岸关注,有媒体指出,根据《储备商品条例》,游客一旦携带超过15公斤的大米过境即属犯罪,一经定罪,最高可被处罚款5万港元及监禁1年。

对此,台湾宜兰农会监事游建富发表看法。他指出,台湾有众多好米,农家也很期待能将好米与大陆人民分享。作为宜兰著名有机米品牌的负责人,游建富透露,他之前就多次在大陆卖台湾米,也十分看好大陆市场,但由于运费昂贵,他目前正尝试直接在大陆找地种植。

台湾也曾发现镉超标大米

大米中含镉量超标,是由于土地或灌溉水源受到工业污染。游建富说,多年前,台湾南部也曾发现过镉超标毒大米。

“虽然只有一小块区域,但‘农委会’很重视,马上派人去查找污染源。”游建富说,经过土壤和灌溉水源检测,确定是土质污染,所以“农委会”规定这块地从此以后不能种植农作物。

当时,那批毒大米全部焚烧、销毁,“因为是有毒的米,当然不能拿去当饲料喂鸡鸭,所以只能烧掉了”。

导致土壤污染的厂家,或是停厂或是罚款,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污染源彻底断绝。

此后,地方政府在该地块上种了一些植物,慢慢稀释镉污染。“要让土地回到正常的状况,也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游建富表示。

这是在台湾悄然落幕的一场毒大米事件。

  • 责任编辑:黄晓夏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