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 海峡两岸 > 正文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动两岸接触商谈进程

www.fjsen.com 2013-04-26 22:45   来源:国台办 我来说两句

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一贯主张。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和民间交往的不断扩大,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应运而生。海协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从解决两岸交往中衍生的具体问题开始,积极推动两岸接触商谈进程。5年来,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共进行了各种层级的商谈17次,就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达成共识,界定了海峡两岸交往中的具体问题是中国的内部特殊事务,解决了一些两岸交往中的事务性问题,特别是1993年4月举行的“汪辜会谈”,实现了40多年来两岸高层人士以民间名义进行的首次会晤,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实践证明,海协受权从事的两会商谈工作,是我党关于通过和平谈判实现祖国统一的一系列措施与步骤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成功地突破了台湾当局“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为两岸通过接触商谈解决问题、包括解决政治问题拉开了历史序幕。

  值得指出的是,近3年来,台湾当局没有通过两会商谈解决事务性问题的诚意,而是企图借事务性商谈体现两岸“分裂分治”,制造两岸关系缓和假象,掩盖其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行径。特别是1995年5月,正当两会协商筹备第二次汪辜会谈的关键时刻,台湾当局领导人不顾全体中国人民的反对,赴美公开进行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活动,严重破坏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损害了两会商谈的政治气氛,致使第二次汪辜会谈和两会其他层级的商谈不得不暂时停止。

  两岸关系发展和两会商谈的情况表明,仅仅进行两岸的事务性商谈已经无法解决两岸关系中的症结问题,要想逐步打破僵局并真正使两岸关系得到改善与发展,就必须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就阻碍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性问题进行接触谈判。同时,由于两会商谈是在台湾当局采取恶化两岸关系行动的背景下中止的,因此,要恢复两会商谈,台湾当局就必须停止在国际上制造分裂的活动,真正回到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上来,为恢复两会商谈创造适宜的气氛和必要的条件。近一个时期,台湾当局为替自己的分裂立场辨解,公然将海协与海基会1992年达成的在两会事务性商谈中“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的口头共识歪曲为“一个中国,各自表述”,并把“一个中国”表述成为历史的中国,而现在是“阶段性两个中国”。这与两会当时达成的口头共识根本是背道而驰的。众所周知,我会一贯主张两岸交往中的具体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应本着一个中国原则协商解决;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不讨论“一个中国”的具体涵义。在两会达成的共识中,双方都表明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但在事务性商谈中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海协还在其他场合多次表明“不同意台湾有关方面对‘一个中国’涵义的理解。我们主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两个对等政治实体’的立场是一贯的”。两会达成上述共识时,一致认为是适用于两会事务性商谈的,但台湾方面却企图将它扩大到国际社会和政治领域。更为关键的是,台湾当局已不是在遵循一个中国原则,而是搞“两个中国”。这已经不是台方所说“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问题了。真正的问题是台湾当局必须实际行动表明站在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上。

  1995年1月,江泽民主席在重要讲话中,就两岸政治谈判提出了一项重要倡议,即“作为第一步,双方可先就‘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承担义务,维护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并对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规划”。这一倡议体现了祖国政府通过两岸政治商谈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解决关系到台湾同胞切身利益的问题、逐步推进和平统一进程的极大诚意和实事求是的态度。1996年初以来,台湾当局领导人虽然曾在口头上对上述倡议表示赞成,但却没有采取实质性的步骤,而且行动上继续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阻挠两岸直接“三通”,限制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这是违背海内外炎黄子孙企盼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良好意愿的。

  过去几年,海协作为与台湾方面联系、沟通的受权民间团体,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为推动两岸商谈、解决事务性和经济性问题作出了积极努力。今后,海协如果得到授权,愿意在具有适当政治气氛的情况下,就两岸商谈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正式结束敌对状态问题或两岸共同关切的其他政治议题进行程序性安排,届时还可以继续进行事务性、经济性议题的商谈。海协将一如既往,为继续推动两岸接触谈判进程做出持续不懈的努力。

  • 责任编辑:黄晓夏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