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热启发:台湾影视应注重出版环境
www.fjsen.com 2013-01-17 15:32 台媒 来源:中国台湾网 我来说两句
《后宫:甄嬛传》在岛内受尽追捧,火热程度非同凡响。台湾《中国时报》日前刊文表示,大陆近年来的清宫热,带动了一大批的历史书写,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历史小说作家与作品。《甄嬛传》的热卖,成为文创产业的火车头,带领全大陆的内容产业往前冲。台湾的演艺戏剧环境不佳是“果”,而非“因”,要希望能改善台湾的影视产业环境,得先改善台湾的出版环境。应该正确地认识原因,切莫倒果为因,也不需要妄自菲薄。 全文摘编如下: 2012年入冬时间的台湾,《后宫:甄嬛传》不断重播并引起话题,新闻媒体上天天有《甄嬛传》的报道,网络上充斥著对《甄嬛传》的讨论。这样一部戏剧的大卖,对台湾的影视产业到底有什么样的启发? 戏剧作品的类型,只能说不同的社会环境自然会有不同的类型诞生。大陆近年来的清宫热,从去年二月河开始,带动了一大批的历史书写,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历史小说作家与作品。一如当年日本的宫本辉带动了日本的历史小说热潮,开立了一整个创作文类,早已在出版市场散播开来,赢得市场共识。接着再与影视产业合流,异业结盟,推动出一个大众文化浪潮,同时赚个满钵。 台湾电影与戏剧偏重都会与小品,从社会环境来看,偏重日常生活、流行文化的大环境趋势影响的缘故。原本各擅胜场,也没什么不好,一如当年香港电影自有其强项,后来因为大陆电影的崛起而迷失了好一段时间,如今又开始回归本源。近来强调香港警匪枪战片的《寒战》票房不俗,正是一例。 其实,《甄嬛传》的热卖,相当关键而较少人发现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大陆逐渐有好的大众文艺创作人才在崛起,成为文创产业的火车头,带领全大陆的内容产业往前冲。 也就是说,影视文化娱乐产业的异业结盟,将文化化为商品投入市场的整个产业平台机制,大陆的确是比眼下的台湾来得更成熟。台湾空有许多不错的大众文学作家,众人熟悉的九把刀就不提了,其它像御我、H、蝴蝶、穹风等人,其创作却甚少有机会被改编成戏剧搬上大小屏幕,或与影视团队异业合作。 就连2012年的台北书展上推出的影视产业与出版产业的媒合平台,却也只关心高雅创作而严重忽视大众创作。不得不说,台湾的内容产业的思考有着极大的盲点,误以为只有高雅文艺创作才适合改编成戏剧或电影。 大陆在影视与出版产业的结盟合作上,的确跑得比台湾快。《后宫:甄嬛传》也好,或者之前在台湾热卖的《蜗居》也罢,甚至放眼全球各地,如今大小屏幕上的畅销作品,越来越多来自大众小说的改编。我比对过《蜗居》的电视剧和小说,电视剧就是沿用小说中的对白。台湾没有鼎盛的大众小说创作团队,没办法扮演内容产业火车头的角色,恐怕才是台湾没有好作品可以源源不绝地推出的原因。 说穿了,要希望能改善台湾的影视产业环境,得先改善台湾的出版环境。可遗憾的是,台湾的出版业高度仰仗翻译作品获利,对于投资本土创作人才的兴趣缺缺,能够单靠写作维生的人如凤毛麟角,能写之人又大多往奖金丰厚的文学奖钻去,使得高雅创作领域人才济济,大众文艺创作却凋零稀落。 归根究柢,台湾的戏剧也好小说创作也罢,之所以无法有好的创意源源不绝地诞生,与资本不愿投入,人才投入却无法获得相对应的报酬有很大的关系。 当我们都觉得台湾某个产业环境不好,身为人才或专业人士,是决定留下来和这个社会一起吃苦、打拼,还是选择离开,直接投入一个辽阔市场赚取自己的益处,这样的人数多寡将会进一步决定这个产业的未来兴衰。在萎缩中、产值小的产业里要努力本来就很辛苦,但如果最后能够翻身,其果实也更甘甜。台湾的演艺戏剧环境不佳是“果”,而非“因”,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原因,切莫倒果为因,也不需要妄自菲薄。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1-12]送走温太医 《甄嬛传》果郡王华妃将接力登台
- [ 01-09]台北感受“甄嬛热” 岛内明星也纷纷甘当粉丝
- [ 01-07]《甄嬛传》“温太医”抵台 张晓龙想逛夜市尝小吃
- [ 12-29]《甄嬛传》风行台湾 来电答铃也“疯狂”
- [ 12-23]蔡依林爆C奶攻蛋 天后疯《甄嬛》套贵妃装开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