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 海峡评论 > 正文

民进党两岸政策转型不会太快

www.fjsen.com 2012-11-22 15:40  港媒 来源:中国台湾网 我来说两句

昨日,苏贞昌亲自宣布兼任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召集人。香港中评社今日发表评论观察指出,这意味苏贞昌将全面主导民进党的两岸路线与战略规划。这样的决定符合领导人的权力逻辑,但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未必能在苏贞昌手里有太大进展。

评论摘编如下:

苏贞昌亲自宣布兼任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召集人,不假手谢长廷,这意味苏贞昌将全面主导民进党的两岸路线与战略规划。这样的决定符合领导人的权力逻辑,但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未必能在苏贞昌手里有太大进展。

原先被视“中国事务委员会主委”最热门人选的谢长廷,在苏贞昌亲自兼任情况下,只能黯然退场。谢想借由民进党的两岸转型寻求“历史定位”,因为权力不在自己手上,几乎梦碎。未来,谢长廷只能用“跑单帮”方式,开启自己或谢系与大陆的交流,但重要性将大打折扣。

从谢长廷的落马到苏贞昌亲自站到第一线兼任“中国事务委员会”召集人,苏谢的根本纷歧在于对委员会定位的认知差距。苏认为“中国事务委员会”是整合党内两岸机制的平台,谢则有意把饼做大成为民进党与共产党的交流平台。

从民进党的角度来看,如果涉及“民共平台”就会掉入没完没了的“主权定位”的无底深渊与“意识形态”的争斗,加深绿营内部裂痕。一个要对内、一个想对外,光是这一点苏谢已南辕北辙。

再从名称来看,党中央自始至终坚持“中国事务委员会”这个名称,谢则定调“两岸事务委员会”,看似不起眼的名称问题,说明苏谢对两岸问题的认知鸿沟不浅。

从“中国事务委员会”设置要点观察,其任务包括,研判大陆政治、经济及社会情势;检讨两岸关系现况与未来之因应;拟定民进党与大陆交流的策略与原则。从这些任务来看,“中国事务委员会”不是“民共交流”或“民共对话”的执行者或平台,而是“民共互动机制”的制订者,两者意涵截然不同。

另外,苏贞昌接掌“中国事务委员会”还有几个观察点,从绿营内部来看,苏贞昌作为党主席选择一个最安全或最稳健,也是最不会引起内部争议的方式,来表述民进党的两岸立场。这个论述就是以1999年通过“台湾前途决议文”为主轴。

而支撑起“台湾前途决议文”的则是“台湾共识”,也就是苏贞昌口中所说的,台湾人集体认同与价值认同,“台湾共识”两原则“生存是王道,民主是基石”。

从苏贞昌对“中国事务委员会”的谈话已可嗅到,民进党在苏主席任内不可能进行两岸路线转型,顶多只是政策及策略层面趋于务实。这也是安抚绿营对谢长廷“宪法各表”遑遑不安的回应。

换句话说,苏贞昌党魁任内,不可能启动攸关台湾定位辩论,不急于或寻求“民共对话”的政治基础,两岸战略调整不是苏的优先选择,他还是以内政及经济为优先。

  • 责任编辑:孙靖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