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 海峡评论 > 正文

民进党期待让人落空 转型何去何从

www.fjsen.com 2012-08-23 10:50  人民日报海外版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来说两句

站在民进党的一贯立场上,苏贞昌的态度似乎也没有太多意外。不过,若对于期待进入苏贞昌时代的民进党能够务实、理性调整两岸政策的两岸民众来讲,不免有些失落。

一方面,自岛内“五都选举”后,“大陆热”成了民进党的“显学”。“大选”败选后,民进党内要求检讨两岸政策的声音不断,舆论、民调、现实,凡此种种,都给了民进党一个强烈的信号——“想参选2016,必须面对大陆了”。因此,作为党主席的苏贞昌不得不在两岸政策上有所建树。另一方面,苏贞昌在党内素有理性、柔软的形象。他曾在“行政院长”任内开放晶圆和低阶封测登陆,且在陈水扁批判刚起步的国共论坛是“包藏祸心的遮羞布”时强调,只要对台湾有利,不必因人废言。在接掌党主席后,苏贞昌第一时间表示,要恢复设立中国事务部、不排除登陆访问,给了民众联想和期待。

然而,降温“大陆热”的举措和现实,再次让民众的期待落空。萧美琴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民进党现在开始面对、了解大陆,并不等于去“拥抱”。

转型,何去何从

没有“拥抱”心态,民进党的转型是踌躇且试探着。

有“电火球”之称的苏贞昌频抛“风向球”。低调赴上海的萧美琴与苏贞昌关系密切,建议把大陆学生纳入台湾健保的吴秉睿是苏系子弟兵,岛内舆论认为,这两个举动都应被视为苏贞昌抛出的“风向球”。虽然有不同的声音,但即便是绿营内部也有共识——民进党的转型不容回避,在未来的选举中,没有清楚明确的“大陆政策与论述”,就吸引不到“中间选民”,民进党就会是“永远的在野党”。

作为党主席,苏贞昌自然也明白应对2016“大选”,必须调整两岸政策,于是,他才会频抛“风向球”,旨在测试民进党与大陆交往的水温。然而,听其言,观其行,结论自然得出:目前,无论是苏贞昌还是民进党,都不可能在两岸议题上有实质性突破。民进党的真转型不可期,有的只是为了捞取选票的假动作。

  • 责任编辑:孙靖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