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期待让人落空 转型何去何从
www.fjsen.com 2012-08-23 10:50 人民日报海外版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来说两句
站在民进党的一贯立场上,苏贞昌的态度似乎也没有太多意外。不过,若对于期待进入苏贞昌时代的民进党能够务实、理性调整两岸政策的两岸民众来讲,不免有些失落。 一方面,自岛内“五都选举”后,“大陆热”成了民进党的“显学”。“大选”败选后,民进党内要求检讨两岸政策的声音不断,舆论、民调、现实,凡此种种,都给了民进党一个强烈的信号——“想参选2016,必须面对大陆了”。因此,作为党主席的苏贞昌不得不在两岸政策上有所建树。另一方面,苏贞昌在党内素有理性、柔软的形象。他曾在“行政院长”任内开放晶圆和低阶封测登陆,且在陈水扁批判刚起步的国共论坛是“包藏祸心的遮羞布”时强调,只要对台湾有利,不必因人废言。在接掌党主席后,苏贞昌第一时间表示,要恢复设立中国事务部、不排除登陆访问,给了民众联想和期待。 然而,降温“大陆热”的举措和现实,再次让民众的期待落空。萧美琴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民进党现在开始面对、了解大陆,并不等于去“拥抱”。 转型,何去何从 没有“拥抱”心态,民进党的转型是踌躇且试探着。 有“电火球”之称的苏贞昌频抛“风向球”。低调赴上海的萧美琴与苏贞昌关系密切,建议把大陆学生纳入台湾健保的吴秉睿是苏系子弟兵,岛内舆论认为,这两个举动都应被视为苏贞昌抛出的“风向球”。虽然有不同的声音,但即便是绿营内部也有共识——民进党的转型不容回避,在未来的选举中,没有清楚明确的“大陆政策与论述”,就吸引不到“中间选民”,民进党就会是“永远的在野党”。 作为党主席,苏贞昌自然也明白应对2016“大选”,必须调整两岸政策,于是,他才会频抛“风向球”,旨在测试民进党与大陆交往的水温。然而,听其言,观其行,结论自然得出:目前,无论是苏贞昌还是民进党,都不可能在两岸议题上有实质性突破。民进党的真转型不可期,有的只是为了捞取选票的假动作。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23]遭民进党开除党籍 林成功喊冤是“宇昌案翻版”
- [ 08-22]绿议员送民进党入党申请书 郝龙斌微笑未收下
- [ 08-22]组图:民进党论坛面对青年 苏贞昌亲自开讲
- [ 08-22]吃豆腐? 绿议员预告今日邀请郝龙斌加入民进党
- [ 08-21]对民进党“一举数得”的事为何被喊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