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韩国新加坡眼中台湾的名字叫“失败”
2012-06-20 09:48 请快来参与 来源:环球网综合 责任编辑:蓝晓梅 蓝晓梅 |
分享到:
|
【环球网综合报道】台湾《联合报》推出“台湾快转”系列报道,对台湾整体实力的衰落进行剖析。其中一篇与新加坡韩国相对比的文章提到,当一切思维都不再有创新、突破,政策摇摆不明或只能原地踏步、按表操课,曾为“亚洲四小龙”之首的台湾,却正沦为他国口中的“负面教材”。 文章提到,“经建会”财经法制协调服务中心主任左珩,6年前在访问韩国仁川经济开发区时发现,其简介资料竟然将台湾列为“失败案例”,因为他们认为,台湾的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只看现在,看不到未来”,早已失去“新思维”的创新动力。 无独有偶,新加坡副总理尚达曼最近公开指出,新加坡如果也阻止外国人才进入,将会重演“台湾故事”(Taiwan story),丧失全球的竞争优势。显然,在尚达曼的认知里,“台湾故事”代表的也是失败。 成败的差异在于对人才的重视程度。新加坡为招募全球最优秀人才,主权基金不惜重金,以年薪台币一亿元的天价网罗并购好手;相对的,在台湾具有主权基金功能的国发基金,其成员年薪多数不超过百万元。 先不论绩效与机制有别,仅仅就吸引人才一项,台湾就给比了下去;而人才是创新、创意的源头,“没有人才,那来创意?”前“经建会”副主委单骥一针见血。 曾被称颂的台湾奇迹,如今沦为经济发展的负面教材;相对的,一直同场竞技的其它亚洲小龙,却成为屡获国际肯定的焦点。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新加坡独立时年仅30岁,曾为了不知如何带领人民从一个渔村经济走向世界经济,在床上哭了一个晚上。 如今,新加坡经验备受国际推崇,仅是一个新加坡樟宜机场的效能,不仅获得亚洲最佳机场美名,还在中国大陆广为复制,并在全球16国兴建28座港口码头,间接带动四成转口贸易回流,形成金融资本、转运集中化的新经济中心。 还有韩国,虽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几近亡国,但也因此激发改革的动能,终能成为目前全球唯一同时签下美、欧、东协三大市场FTA的国家,令世人刮目相看。 “台湾经济曾是四小龙之首,民主政治更是四小龙之最,这是台湾最值得骄傲的,”“经济部”参与国际经贸事务的官员说,但曾几何时,在国际经贸场合里,“台湾拿到的麦克风音量变小了,韩国、新加坡被调高了”,这种落差说明了经济光环的重要性。 台湾故事,你的名字叫“失败”吗?当然不是!“但别小看这些小小的标签,久而久之,它会影响人民的价值观与国际的吸引力,”“经建会”官员说,立即用具体的行动,拿掉这个标签吧。 |
相关阅读:
- [ 06-18]渣打经济展望:欧洲拖累 台湾经济成率长有限
- [ 03-01]台湾经济较低迷 连续3个月亮蓝灯
- [ 01-29]2012年台湾经济成长率预测 全年恐难“保四”
- [ 01-05]ECFA成2012年台湾经济的关键因素
- [ 01-04]刘忆如:若无意外 台湾经济寒冬将在第一季结束
- [ 01-04]萧万长返嘉义县固桩大谈台湾经济
- [ 01-04]嘉义县市选情告急 萧万长返乡固桩大谈台湾经济
- [ 12-29]台湾权威研究机构预估明年台湾经济增长放缓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