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海峡评论 > 正文

共同建构两岸认知、认同

2012-05-22 15:28  港媒 来源:中国台湾网  责任编辑:孙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中国评论》月刊五月号发表社论《增进政治互信的基础是构建共同认同》。社论强调:“‘台湾走对路,才会有出路’。未来4年,是两岸关系深化发展的关键期。深化发展,最重要的是巩固思想基础。马当局要积极主动宣导、引领民意认同‘两岸同属一中’的政治共识,这是意识形态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步骤,也是保证台湾不走回头路的关键所在。”

全文摘编如下: 

2012年5月20日,是马英九第二任期的开始。关注两岸关系发展的海内外各界人士无不聚焦于他的两岸政策,期望马英九能在他的第二任期内展现政治家的大格局与大抱负,承担历史责任,获得应有的历史评价。 

尽管马英九第二任期的就职演说还未出炉,我们不能臆测其相关内容,但有一点可以明确:就是马当局将会继续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趋势,按“先经后政”的思路推进两岸关系发展。两岸将在未来4年里进一步夯实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为将来的政治对话与政治谈判积累互信,创造条件。 

马英九的第二任期还未开始,但序幕已经拉开。3月22日,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访问北京,拜会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了加强两岸政治互信的重要主张——在“两岸同属一中”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其后的4月1日,候任“副总统”吴敦义先生在海南博鳌与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先生会见时,又提出“求同存异、两岸和平、讲信修睦、民生为先”的两岸关系发展16字箴言。吴伯雄和吴敦义传递的政治信息,获得大陆正面回应。国台办发言人杨毅表示,“胡锦涛总书记与吴伯雄荣誉主席的这次会见就发展两岸关系达成了重要共识,明确了努力方向,增进了政治互信”。李克强副总理也就进一步深化两岸经贸合作做出积极的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中央台办主任王毅在欢迎吴敦义先生的酒会中指出,两岸经济合作正“由易入难”,增进政治互信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两岸应该进一步维护、巩固并不断深化两岸双方之间的政治互信,这样才能为推进经济合作,以及解决经济领域的各种问题提供更坚实的保障,营造更有利的环境,产生更持续的动力。 

众所周知,当前两岸关系发展之所以迟迟不能进入高阶政治谈判阶段,如军事安全互信等等,就是因为卡在所谓两岸之间的“政治互信”不足之上。马当局忽视的是,两岸经济合作也需政治互信的支撑,没有政治互信,没有“两岸同属一中”、两岸是“一家人”的定位,两岸之间的经济合作也难以深入展开。正如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刘震涛在接受中评社专访时指出,“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有其深刻的内涵,它是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两岸是兄弟之间的关系。大陆在同台湾商谈ECFA时,台湾感到暂时有困难的如不希望大陆的农产品和劳工入岛,大陆同意了。相反,大陆单方面开放台湾的农产品18项列入“早期收获”清单中,并大力采购台湾农产品。这就是只有兄弟间才会商量出来的结果,绝不搞“斤斤计较”。 

刘所长的话值得深思。“两岸同属一中”的政治定位非常重要,若非如此,两岸之间的经济合作就失去了基础和发展动力,两岸之间达成的经济合作协议也有可能一风吹。而这是台湾民众决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当前的两岸关系已经由4年前的和平发展开创期向巩固深化期迈进。在这个过程中,尤其需要培植、增进两岸的政治互信。增进两岸政治互信,从经济合作入手,加强彼此的经济依存度和利益链接是一个方面,但远远不够。从社会科学的角度看,增进政治互信的根本在于构建共同认同。这个共同认同的底层是血缘认同、地缘认同和利益认同,中间是文化认同,顶层是属于政治认同的国族认同。其中关键的黏合剂,就是文化认同。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就是依靠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将不同族群、不同地域的人群黏合起来,形成了今天这样拥有庞大国土、多民族融和的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国族认同,历经五千余年的风雨洗礼,长盛不衰,成为世界历史上的奇迹。由此角度观之,两岸分离短则几十年,长也不过百余年,即使其中有种种悲情怨怼和政治因素渗合其间,也难挡两岸民众的文化认同和国族认同。 

认识到这一点,马当局要增进政治互信,就应从加强共同认同的构建入手。具体而言,首先是修复、校正被李、扁异化的史观,让台湾的年青一代不再受到包含“台独”毒素的侵害。史观是政治文化认同重要组成,没有正确的史观,就不会产生正确的国族认同。经济利益再大,没有正确史观导向的政治文化认同链接,也不可能构建共同的国族认同。这是两岸关系之所以脆弱、台湾民众国族认同发生异化的根源所在,也是“台独”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对此,马当局不可掉以轻心。 

其二,是需要认真清理、逐步改正“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各种不合时宜的规章、制度,从制度层面消减、弱化台湾社会对大陆的敌视意识。 

其三,是透过具体的共同事务参与,如张亚中教授建议,两岸创建医疗食品安全合作委员会等“民事互信机制”,就这些攸关两岸民生的事务进行共同治理,在共同参与中构建共同认同。总之,两岸之间要增进政治互信,可以做的事很多,马当局不妨从这些具体事务起步,切实有效地积累善意和互信,使两岸关系真正达成良性互动。 

“台湾走对路,才会有出路”。未来4年,是两岸关系深化发展的关键期。深化发展,最重要的是巩固思想基础。马当局要积极主动宣导、引领民意认同“两岸同属一中”的政治共识,这是意识形态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步骤,也是保证台湾不走回头路的关键所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