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展开第二任 面临深化两岸关系等三大任务
2012-05-20 09:37 丁文蕾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2011年世界竞争力报告,台湾地区的排名晋升到全球第6名,创下历年来最佳名次。 台湾经济逐步发展、竞争力逐步提升,对大陆的开放政策和对两岸关系的改善,是贡献因素之一。有台湾媒体指出,从中长期来看,台湾竞争力的持续提升系于两岸可长可久的稳定关系及和平发展的大环境。就马英九个人而言,在他主政三周年之际,台湾民调显示,台湾民众对其稳定两岸关系最为肯定。 陈水扁时期,民进党对大陆采取“政治对抗”、“经济隔离”、“文化断绝”的思维,两岸关系举步维艰。马英九2008年上任后,一改陈水扁的对抗做法,在坚持“九二共识”基础上,遵循“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先经后政”原则,构建两岸互动基础。两岸多领域、多层面的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化。 (一)两岸双方释善意,为两岸关系定调。2008年4月,胡锦涛在博鳌会见萧万长一行。萧万长提出16字箴言:“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2008年11月,胡锦涛在北京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提出“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 从2009年到2011年,胡锦涛又在会见连战或吴伯雄的多个场合,提到应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为两岸关系发展创造更好更有利条件等期望,并通过连、吴等人与马英九互相转达问候。 2012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期间,李克强会见吴敦义一行。李克强表示,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进一步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有利于促进两岸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吴敦义则说,期许未来两岸能够在“求同存异”上,继续两岸和平发展,展开务实协商。 (二)两岸两会协商破解难题,助推两岸交流深化。马英九上台后于2008年恢复了两岸海协海基两会协商。到目前为止,两岸两会已签署16项协议,内容涉及两岸金融合作、“三通”、开放陆客赴台旅游、农产品检验检疫、司法互助、知识产权、渔船船员劳务合作等各个方面,集中解决了两岸交流与交往过程中衍生出来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这些协议的签署有效推动了两岸交流的拓展与深化,尤其是2010年6月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意味着两岸经济合作已经跨入新阶段,两岸经济合作向制度化方向迈进。 (三)省部级高官访台加深了解创双赢。自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飙率团出席“2009年桂台经贸合作论坛”后,多位省部级高官相继赴台访问。 大陆省部级官员访台各具风采,归根结底,商贸合作、共创双赢是共同主题。他们带去大批采购订单和文化交流活动,开启了大陆各省对台交流热潮。 (四)民间交流热络,两岸认同加深。大陆游客赴台为台湾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同时也带旺两岸交流人气。从团进团出到个人游,也可看出两岸民间交流正逐步深入。2012年大陆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增加。有评论称,这说明两岸互信正在逐步深化。此外,2010年8月,台湾当局正式承认部分大陆学历,并开放大陆学生到台湾就学,大陆学生赴台就读迈出实质性一步。 (五)和平发展、交流合作的两岸政策符合台湾主流民意。台湾政治大学预测市场研究中心在最新民调显示,两岸和平指数升温,台湾社会对大陆的认同指数大幅攀升。台湾淡江大学教授张五岳指出,马英九当局两岸政策满意度已横跨蓝绿,也正因为此,他才赢得了2012选举的胜利。 |
相关阅读:
- [ 05-19]马英九就职宴会8道菜曝光 售价2500新台币
- [ 05-19]面对民怨 马英九称将检讨、改进、努力
- [ 05-18]马英九要有“留校察看”的自知之明
- [ 05-18]马英九520演说内容 马办高度保密一点都不透露
- [ 05-18]台媒:马英九施政向来“只看目标,不讲手段”
- [ 05-18]名人针砭:马英九总站在第二线 责任让别人扛
- [ 05-18]挺蓝民众感到严重的“被背叛感” 怨气不断积累
- [ 05-17]马英九的连任就职演说会是巨构佳作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