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当局电价调涨政策大转向 将致一系列问题
2012-05-06 09:42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林诚悦 林诚悦 |
分享到:
|
几点观察 结合近期马当局面临的一系列难题观察此次政策转向,可以发现马当局应变危机的能力提升,执政心态也发生转变,但仍然面临缺乏担当导致的政策不连续问题。 一是缓涨决定是马当局内忧外患下的自救行为。近期,马当局在美牛等动物议题、油电涨价等民生议题、证所税复征等经济议题以及鹿港镇长补选等政治议题方面的表现不尽人意。马英九民调支持度也一路狂跌,仅剩两成左右,与“八八风灾”时的惨淡支持度不相上下,不满意度则在短短1个月内增加12.8%,升至62.5%,尤其是对民生议题的不满意度达到八成以上的历史高点,以至于鹿港镇长补选大败的主因被外界归结为油电双涨导致的民怨沸腾。对外,民怨高涨、选举失利;对内,“立法”与行政又沟通不畅、“立委”也公开与党中央唱反调,迫使马当局不得不采取措施“攘外安内”。 二是电价缓涨反应马当局执政心态的调整。其一,从急切的利用选举空窗期寻求历史定位,回归到务实面对政策议题。马自连任后,以“寻求历史定位”为执政最高目标,视未来没有选举的两年为大展手脚的关键期,因此,甫一当选便就美牛议题向美国示好,急于解决财政赤字而力推证所税复征,急于让因选举而冻涨的油电价格合理化。但是,开放美牛因疯牛病再现而搁置、证所税复征因经济大环境不佳阻力重重、油电双涨更因一次涨足让习惯于低价格的岛内民众一时难以适应。“选票说明一切”,虽然未来两年没有选举,但马英九“5 20”就职演说在即,反对党的不断拆台让试图快刀斩乱麻的马当局难以承受,只能将压力分开,以图“事缓则圆”。其二,政策决定将更加注重杠杆效应。从近期争议议题、尤其是油电双涨的决策过程可以看出,之前政策出台时的参考变量多集中于事件本身,考虑的是要不要进行,参考的变量仅仅是油电涨价本身的优缺点,并未充分考虑到油电涨价带来的恐慌效应,尤其是对更广泛的民生物价的影响,忽略了涨价带来的政治、经济效应。未来,马当局政策出台的依据必须吸收更多的参考因素,更加注重决策带来的杠杆效应,才能更合理的预见决策的后果。 三是马当局政策缺乏延续性将导致一系列问题。在一系列重大政策频频遭遇挫折之时,马当局并未坚决捍卫政策立场到底,而是根据情势需要,要么改变政策方向,要么以拖待变。虽然政策基调的不断调整有利于更快的适应民意变化,但民意如流水,而且在台湾民粹式政治环境下,有争议的政策都将很难推行,这将导致许多问题。其一,将导致政策的捍卫者失声。在电价调涨政策转向前,有不少民意代表、企业主亦或行政官员尽其所能的为当局立场进行辩护,但政策基调调整后,这些辩护者将受到外界质疑,从而产生反向示范效果。今后,无论“立委”还是行政官员,为避免争议往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马当局将缺乏主动承担责任的改革者,此次电价缓涨必须马英九亲自出面说明立场,也从侧面反应出当前缺乏为马“挡子弹”的人。其二,会产生“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后果。每一项政策改革,都必将产生新的利益分配格局,触动不同的利益群体。而当局的立场应该是从整体出发、大局着眼,而不是因为民粹式反弹就轻易退缩。这不但会使遵循当局政策思路的人利益受损,而且会让诸多社会资源空耗在政策的反覆争论之中,从而坐失改革良机。另一方面,政策拉锯的结局,往往是没有明显的利益受损者,只有不断攀升的财政赤字,其结果还是由全民买单,只是普通民众感受不会太深刻而已,从而导致理性不敌民粹的恐怖社会氛围形成。(陈咏江) |
相关阅读:
- [ 05-04]电价第三段两成该不该涨?
- [ 05-04]电价政策争功? 王金平:要怎么讲是他们的事
- [ 05-04]北京电价听证下周五举行 市民可报名旁听
- [ 05-04]相较电价说涨就涨 岛内公营事业改革缺乏魄力
- [ 05-04]电价调涨 蓝绿“立委”齐轰台电采购与人事制度
- [ 05-03]马英九喊卡电价政策 民众不领情
- [ 05-03]马英九临时喊卡电价政策 民众不领情
- [ 05-03]东南微话题:阶梯电价 是否考虑季节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