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50年政治阻隔不了五千年文化一脉相承
2012-04-23 09:3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林洪熙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余光中。图片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40年前,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乡愁》,写出了海峡两岸同胞的心声。“西湖潭印月/日月湖印潭/你我同是/天上一抱云彩。”40年后,大陆杭州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的一首《云彩》,再次在两岸引起共鸣。 4月20日,一场名为“乡愁会云彩”的对话在北京大学举行。隔着一湾海峡,跨越40年,余光中、朱炳仁与著名文艺评论家谢冕,3位文化名人的对话引人关注。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吴伯雄,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均致电、题词,海协会会长陈云林更是亲临对话现场。 大陆在2007年向台湾赠送了用10吨铜铸成的“同源桥”,桥身一侧雕刻着日月潭,一侧刻上了西湖“三潭”。“同源桥”首度在台湾亮相时,当天就有7万名台湾同胞兴致勃勃地登桥览赏。4年后,朱炳仁以“同源桥”为内容写就《云彩》,并将其与《乡愁》写成两幅书法作品赠予余光中,余光中在两幅作品上欣然题字:“两岸交流日,乡愁自解时;海峡有隔阻,不阻云彩飞。”朱余的酬唱在两岸诗友中传为佳话,《云彩》也被两岸诗坛视为40年后与《乡愁》遥相应和之作。 20年前,余光中曾到访北大,那时人山人海,人人会背《乡愁》。20年后,当84岁的余光中再次朗诵时,再次引发全场学生齐诵。让刚刚受聘为北大“驻校诗人”老人颇感欣慰。 “乡愁”会“云彩”时,两岸交流与合作也日益迈向深入。余光中表示,最近这些年,自己写了许多“还乡诗”,包括重登中山陵、登长城、访故宫、游漓江……他说,大陆各地他都去过了,走得越多、交流得越深入,越解了那萦绕半生的乡愁。因为,“50年的政治阻隔不了五千年文化的一脉相承。” (本报记者 任成琦 文/图)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