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 海峡两岸 > 正文
龙应台茄萣行脚 回忆无割裂的泥土文化

2012-03-19 17:26 赵家麟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靖   我来说两句
    龙应台首次文化行脚,18日第一站先抵成长之地高雄茄萣,不但高雄市长陈菊亲往迎接,还吸引了大批媒体采访与地方民众围观

龙应台在茄萣渔村与昔日的好友一起携手走过老街。

  东南网3月19日讯 据中评社报道 “文建会主委”龙应台首次文化行脚,18日第一站先抵成长之地高雄茄萣,不但高雄市长陈菊亲往迎接,还吸引了大批媒体采访与地方民众围观,龙应台与老友携手走过老、参访庙宇,对乡亲的热情,感动之情溢于言表。

  龙应台父亲曾经是茄萣的警察巡佐,龙应台表示,14岁至23岁,人生最重要的成长岁,就在茄萣。上午近10时,龙应台率“文建会”官员、近30位媒体乘高铁抵台南,搭上巴士直奔茄萣,等不及就在车上回忆起在茄萣的年少的岁月。

  巴士直抵高雄最北端的行政区茄萣,靠着海边堤防停车后,高雄市副市长李永得已在场迎接,一群人浩浩荡荡的走进龙应台最熟悉的老街,高雄市长陈菊已在等候,两人一见面立刻热情拥抱。

  第一站赐福宫,是龙应台昔日最熟悉的场域,14岁来到茄萣,30多年后,还记得当时和妈妈到庙前市场买菜,她说,“近乡情怯!以前天天讲闽南语,如今,飘洋过海近40年没有用闽南为主要语言,不知今天会讲得多糟!”

龙应台热情拥抱茄萣村民、老友。

  龙应台表示,她是在庙前与市集里长大的外省小孩,永远记得在菜市场和妈妈买菜时,一位卖猪肉的阿婆会说“这孩很聪明,说台湾话有一个腔!”、“现在想来,我觉得我的腔可能要比马英九的腔要好一点吧!”

  庙里放鞭炮迎接龙应台,还贴上迎宾的红纸,上头写了“咱茄萣人”,让龙应台感动莫名。但她告诉乡亲,看故乡不是此行主要原因,而是思索文化要落实,要以村为单位;全台有7000多个村,以村落为单位,才能真正落实文化公民权。

  龙应台表示,村落要让文化从底层满地开花,需要政策配套,选定茄萣踏出第一步;是因为茄萣是文化资源特别少的的偏乡,但民间文化却很丰厚;文化部以后要找几个实验点来整合配套,让泥土文化生根,视察茄萣文化资源状况是第一步。

  离开了赐福宫,龙应台牵着老友的手,一起走过老街、走过昔日住过的警察宿舍旧址,参拜金銮宫、参观建醮准备的王船,一路回顾近40年前的人与事,形容这是穿时越时光隧道。

  龙应台说,一路走来只有感动,特别是思念她的父亲。她的成长,对事情有认知是从茄萣开始。她即是茄萣市场的小孩,也是外省难民的小孩,深入在地的文化,但又在边缘。在茄萣的市街上,也是她人生中第一次看到艺阵与王船,强烈的印象,永生不忘。

龙应台回到少女时代成长的高雄茄萣,渔村里的寺庙还鸣炮欢迎。

  她还回忆说,小时候的印象,茄萣的的冬天,天很黑、很冷,玩伴的爸爸,总是寒冬的三更半夜,脚穿塑胶靴,要去上船捕乌鱼。这就她的生活范围,茄萣决定了她的南方视野。

  老街步行的最后,龙应台拿了一束鲜花,婉拒媒体陪同,自己进入一户三合院,探望一位已故医生的家人。 

龙应台向媒体强调要以村为单位,落实文化公民权。

龙应台参加茄萣庙宇建醮掷杯的上香仪式

龙应台参观建醮王船施工现场

龙应台走访茄萣兴达渔港的渔市场

龙应台茄萣参拜寺庙受到热烈欢迎

龙应台在茄萣的寺庙参拜祈福

龙应台参观茄萣湿地生态,蹲下比对湿地植物。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