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海峡两岸 > 正文

代表委员谈深化两岸关系 拉近两岸同胞心理距离

2012-03-13 07:0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孙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目前,两岸经贸和文化往来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好时期。两会上,围绕如何让两岸关系更上层楼,代表、委员各抒己见:“我们的政策要更顾及台湾同胞的感受”,“大陆也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展示社会制度优越性,以此拉近和岛内民众的心理距离”……一连串的建议显示,大陆民众关于两岸关系的看法更趋理性,又不失兄弟情谊。

“深水区”里要谨慎

两岸经贸往来正在深水区前行,面临的摩擦更加琐碎和深层。代表、委员提醒,此时更要重视政策带来的感受。

政协委员、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嘉极长期关注在粤台商发展。他指出,令人忧心的是,大批中小型台企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两会前,他在广东考察,总结出9项台企面临的困难:出口市场萎缩、人民币汇率上升、劳动工资上升、劳工荒……“再加上缺电、限电,一个小小的企业怎么活?”

张嘉极表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淘汰属于低端产能的台企可以理解,但是方法值得商榷:“在有些地方,对大片低端制造业一棍子打死,一缺电就拉这些企业的电,这样的倾向很不好。”

“广东经济能有今天的成就,当年的台商功不可没。如今政策细节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伤了台湾同胞的心。两岸经贸发展的大势是好的,但我们要喜中见忧。”张嘉极说。

张嘉极的看法,得到政协委员、全国台联副会长纪斌的共鸣。纪斌认为,凡是涉及两岸的问题,既要尊重经济规律,也要从政治方面考虑,偏废任何一方,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纪斌说:“这些年,台企集中爆发了一系列问题。有些问题的确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但有些问题能解决就应该先解决。比如融资问题,除了政策性贷款,我们也可以考虑规范和利用民间借贷,以及允许更多台资金融机构在大陆经营人民币业务。现在,有些台商开始抱怨大陆的经营环境不好,值得我们关注。”

让人们“乐在其中”

与相对成熟的两岸经贸往来相比,两岸文化交流还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年两会上,如何推进两岸文化交流成为热议的话题。

纪斌说:“两岸文化交流应该深化,吸引更多的人来参加。另外,要采取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台湾的很多艺术表现形式比大陆前卫,两岸文化交流应该吸纳新颖的形式,让民众分享其中的乐趣。”

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郑建邦认为,两岸文化交流还处于互相了解、消除隔阂的初级阶段,但两岸不能老是停留在这里。他说:“文化交流是心灵的交流,比经贸交流这样的利益连接更重要。我们应当站在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高度进行交流,两岸应该签署‘文化ECFA’。”

人大代表、长春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孔令智指出,目前两岸文化交流的推手大多是有关主管部门。今后,应该放手让两岸民间文化力量自然交流,主管部门提供资金资助和政策扶持。

他还建议,两岸共同成立“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和“文化产业园区”。通过前者,两岸集合创意人才共同研发,辅导相关企业机构建立产业链,将两岸相关产业联系在一起;借助后者,两岸共同找出足以代表中华文化的创意产业,打造产业聚落,打破“政治的疆界”,增进文化认同。

深化关系“急不得”

两岸关系发展的大势不错,但依据岛内民调,岛内支持两岸统一的人数并未显著增长。代表、委员们强调,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深化两岸关系“急不得”。

郑建邦指出,本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果表明,大部分民众是认同“九二共识”的,但李登辉、陈水扁20年的“去中国化”,也是台湾的现实。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我们绝对不能操之过急。我们现在的使命就是在“九二共识”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形成一种不可逆的历史潮流。郑建邦表示相信,在这种潮流中,越来越多的台湾人民会选择统一这条光明的道路。

代表、委员们也强调,大陆同时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加强自身发展建设,才能拉近与台湾同胞的心理距离。“大局上,加快法制建设,显示促进政治文明进步的优越性;细节上,陆客在台湾表现得知书懂理,都会从心理上拉近我们和台湾民众的距离。”纪斌说。(记者王 昭 张意轩 邓志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