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巩固期热点 探索破局
2012-03-02 07: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孙靖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日前,台湾方面围绕两岸经贸发展推出一系列有利措施。而此前,大陆方面就今年两岸关系设想指出,经济合作是重点,同时拓展文化、教育等多领域交流。大陆涉台问题专家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认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迎来巩固期。而有关讯息显示,破局创新的探索也正在进行。 专家:经济合作重点 完善ECFA并予全面落实 近期台湾方面频繁释讯息。在扩大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方面,据指出,试点城市将由现在的北京、上海和厦门3个城市明显扩增。同时,台方也公告,第二次申请赴台个人游可免附财力证明,简化申请赴台手续。 大陆资本赴台投资方面,台湾开放参与公共建设项目由21项扩增至25项,检讨开放项目包括捷运、捷运系统、车站、转运站、海水淡化厂、公园绿地、离岛大型购物中心、缆车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张冠华教授认为,选举期间的一些干扰两岸经贸交流的因素减少,开放陆资赴台等一系列措施有助岛内提振经济。 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刘红指出,2012年台湾地区选举后,推进两岸交流的国民党、马英九继续连任,为推进现阶段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经济交流创造了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针对经济合作是重点,刘红认为,两岸经贸交流经过30多年发展,2011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早期清单也已开始实施,两岸经贸合作制度化、经济关系正常化已经迈出了非常重要的步伐,所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完善ECFA的细化,然后全面落实ECFA,是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经济关系正常化非常重要的基础。 对于今年两岸经济合作的方向,张冠华指出,大陆资金进入岛内是突破,签署了ECFA,总体形成了从过去间接单项实现了直接双向,实现了基本的正常化,也相应建立了经贸合作制度化的一些平台,今后未来一些总的大趋势是在过去已经取得的一些基础上,巩固、落实和深化。 张冠华说,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都是后续要协商的重点领域,同时,未来如何进一步建构两岸在投资贸易、货物贸易走向正常化、自由化过程中的争端解决机制,也是未来两岸要进行商谈的重要内容之一。 张冠华认为,除了这些之外,ECFA里面还规定了一些更广泛的一些合作内容,比如说金融合作,等等。这些也会进一步深化和加强。 两岸和平发展巩固期 探索破局创新 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巩固期。这是刘红的判断。他表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巩固阶段已经到来,一个首先重要的任务是巩固两岸4年来已取得的成绩。 不过,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巩固期,有关方面透露的讯息显示,这并不代表“稳中不进”。国台办主任王毅谈及2012年两岸关系时,提出要“克难前行,继往开来”。 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近期也表示,未来大陆对台政策,一方面仍紧紧抓住经济合作,推动两岸经济合作进一步的深化,同时也将拓展两岸在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另外,当然也愿意着眼未来,不断为破解两岸的政治、军事等方面的难题积累共识,创造条件。 张冠华说,两岸经济发展中共同面临的问题,也是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怎么样更好地、经济公平、正义还有分配,避免产生的一些贫富差距拉大的一些相关社会问题,应该说是两岸都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 刘红认为,两岸文化合作、文教合作,或者说两岸最新提出来的签署“两岸文教ECFA”,推进两岸文教交流,有着广泛的空间。 马英九近期表示,希望两岸和平现状能制度化。即使两岸没签和平协议,还可通过别的途径将和平发展现状制度化,两岸所签16项协议都是广义的和平协议。而台媒刊文称,两岸谈判已由浅水区迈入深水区,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模式将是今年最重要工作之一。 对此,刘红表示,和平现状制度化的问题实质上就是两岸要签署和平协议的问题,台媒所讲是“深水区”探路实际上是在探寻新的模式,但两岸双方实质上都要为和平协议创造条件。 两岸关系如何破局?创新的探索行动已经出现。大陆方面推出平潭综合实验区,定位于两岸同胞合作建设、先行先试科学发展的共同家园。综合实验区将实行两岸“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受益”。 对于平潭模式,国务院发展改革委地区司司长范恒山表示,有利于打造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载体,有利于探索两岸区域合作的新模式,有利于开辟新时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路径,关系全局、关乎长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港台媒体对此予以关注,有媒体形容,平潭综合实验区是大陆打造“对台特区”,有望创造两岸区域合作新模式。(记者 李伦) |
相关阅读:
- [ 02-29]专家解读两岸关系巩固期热点 探索破局创新
- [ 02-23]两会前瞻:再获四年机遇期 两岸关系如何拓新局?
- [ 02-22]台前“陆委会”负责人称两岸关系应先求稳再求变
- [ 02-10]赵建民提两岸关系新进展:和平发展走对方向
- [ 02-02]两岸和平红利新春闪光 外界预期两岸关系会更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