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推动“奢侈税”还应注意降低后遗症
www.fjsen.com 2011-04-07 15:30 台媒 来源:中国台湾网 我来说两句
在马英九先前大动作喊话的效应下,备受岛内各界瞩目的“特种货物及劳务税条例”(即奢侈税)草案,4月6日下午顺利在台“立法院财政委员会”初审通过,开征日期则由“行政院”决定。 台湾《中国时报》7日发表社论指出,这项堪称今年最重要、影响最大,肩负平抑房价、防止房市泡沫的财金法案,从研拟阶段即广受台湾社会瞩目。与此同时,大家也看到房市降温后,业者动作不断,说奢侈税会造成房仲业者倒闭及从业人员失业,甚至扬言要上街头抗议。这意味台当局在推动奢侈税,确保其成效之余,也必须注意并尽力降低其后遗症。 社论摘录如下: 以总体经济发展看,房地产繁荣当然是好事,其对经济成长、增加就业都有正面帮助。而资产价格增加,也代表整体社会与民众财富的增加,当然是值得欣喜高兴。不过,这一切一切,都要建立在房地产与资产价格“正常且健康”的成长前提下。如果,只是炒作下虚幻的泡沫,从岛内外及历史的例子看,可以确定泡沫终究会破灭;泡沫越大,破灭时对经济与金融造成的负面冲击越大。 那么,看看岛内这波以大台北都会区为主的房价飙涨风,2008年开始起涨时,犹可以“两岸和平红利”、“重新估价”合理化,视为“健康的成长”。但在金融海啸后,在民众所得、民众薪资都未见明显成长情况下,又快速回升上涨。到今日,台北市内不论是否菁华区,预售屋开价几乎都在每坪80到百万元(新台币,下同);菁华区、豪宅则在150到200万,新北市部分菁华区的房价也飙高到50万元以上。大部分上班族、中产阶级只能望屋兴叹,社会民怨、不平之气犹然而生。 去年第三季,台北市的房价所得比已飙升到11.1倍,第四季又走高到14.3倍,贷款负担率超过五成达56%;新北市亦达9.4倍,全台达8.9倍。这些数字,全部是历史新高。此外,购屋者中有三到五成为投资客,房地产泡沫指数已接近五成。这些数字明白的告诉我们:台湾房地产泡沫已现! 因此,马当局此时祭出以打击房市投机客为主的奢侈税,确有其正当性,再加上辅以其它信用控管等金融手段,其效果亦在短短一个月内显现。例如,台北市3月平均预售屋价格较2月下跌一成,中古屋成交量较一月锐减近两成,新北市甚至超过三成,价格皆小幅下滑,全台预售屋市场有二成建案成为“零成交”。 市场的反应显示奢侈税在打击房市投机与泡沫上,确实是有效的政策。如今“立法院”在执政党“立委”已有共识、在野党亦无异议的情况下让奢侈税顺利完成初审。我们期待朝野“立委”能坚持初衷,透过朝野政党合作,尽速让奢侈税“如质、如期”的通过上路。 不过,在这也必须提醒当局,泡沫破灭后一定会带来短期的阵痛——经济短期走缓、失业增加。房仲业者指奢侈税打房会让房仲业千家关门,因此失业人数可能逾万人。这个估计是高估或低估,有待时间检验,但房仲倒闭、失业者增加,却必然发生。除了房仲业外,其余受影响的关联产业也不少。 换个角度看,任令泡沫增大,只是让台湾的社会资源配置更错置、未来的痛苦与调整更难。2003年时,岛内房仲店数只有1600多家,平均每家一年可成交216件房屋物件;但现在房仲店数已增为4700多家,平均每家一年只能作不到90件的房屋物件。市场原本就难支持这么多店数、养活这么多从业人员。减少店数、降低就业人员、释出资源到其它部门,是迟早会进行的调整。当局如果顾忌、也不敢承担此负面效应,只会让泡沫越吹越大,而泡沫越大、破灭后的痛苦越大,调整期也越长。 台当局该做的,不是由打击房市投机的战场上退却,而是作好因应措施;除了让其它产业能健康发展,逐步吸收房地产下滑后释出的从业人员,更该着力在发展、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如此,才能让总体经济尽速走出泡沫破灭后的阴暗期,化解挥之不去的高失业,经济与社会能更健康的成长、发展。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4-07]奢侈税开征冲击八万人就业? 业者:核风暴来了
- [ 04-07]奢侈税初审 马英九说漂亮一仗、蔡英文暗讽作秀
- [ 04-07]朝野无歧见奢侈税草案初审通过 6月1日可望上路
- [ 04-06]台奢侈税草案最快15日三读 当局盼房市回归正途
- [ 04-06]奢侈税初审闯关 台“立法院”内山雨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