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口中的“好女孩”李永萍的“花博”保卫战
www.fjsen.com 2010-12-25 11:36 张燕娟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人物简介:1964年生的李永萍,经历丰富,口才犀利,是台湾公认的才女。她曾写过小说、创办过剧团,并领导台湾前卫艺术的剧团达十年之久。她还拿过纽约大学新闻硕士学位,在电视台工作过。她接替龙应台就任台北市文化局长,后来担任台北副市长,分管文化创意产业,投入巨大精力筹备“花博”。被迫辞去台北副市长一职后,李永萍乐于文化推动工作。此外,她重拾“名嘴”身份,几乎每天都通过媒体发声,针砭时弊。 东南网-海峡导报12月25日讯(本网记者 张燕娟)几个月前,为平息“花博”风暴,李永萍辞去台北副市长的职务,一肩扛起责任。此举,被视为抢救郝龙斌选情的转折点。而“五都”选举后,郝龙斌连任,就在外界笃定她即将回到郝团队时,她却坚持只担任文化人的角色,声称“回归文化,可以做更多”。 昨天下午,正在筹备最新广播政论节目的李永萍接受导报记者电话专访,畅谈其政治人与文化人的“双面伊人”生活。遇到转折,顺势回归文化专业本色 导报记者 (以下简称“记”):在台北市新人事任命中,您受邀任台北市文化基金会董事长,这算是对您专业的回归吧?有什么规划呢? 李永萍 (以下简称“李”):对,虽是义工性质的职位,但毕竟是我专业的领域,我很乐意。过去,台北文创界和北京、上海、深圳甚至是厦门都有很好的合作关系,未来台北和大陆文创交流,只会更多。 记:您的这个新职位,是重新回到“郝团队”吗? 李:也不算是。若回归“郝团队”,应担任全职工作,而不是在这个民间基金会。在选前和选后,我都与郝市长谈过,历经了之前政治风暴,对于回 “政府”部门工作,我在短时间内没太高兴趣。 一直以来,我对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推动,有很大兴趣,过去毕竟是公职,受限很多,反而放不开手脚去做。现在回归民间身份,有机会做更多事。可以发挥所长,也可以充分整合资源,将文化的力量发挥到最佳。 记:此前的“花风暴”,您顶着很大压力,最后辞去台北副市长一职。您做了那么多努力,却被迫辞职,是不是觉得挺委屈啊? 李:台湾是一个选举社会,政治逻辑就是如此,我个人到没有觉得特别难过。对个人生涯规划来说,我希望有机会重回媒体,回归文化人的本色。很多角色都是一体两面,以前有公职,决策力有强度,而现在回到民间,或许强度不如过去,但可操作性更强。 人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角色去扮演。既然在政治上,有这个转折,那就顺其自然,换一个角色,对我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过度操弄“花博”,民进党实在孤陋寡闻! 记:从现在普通民众的评价来看,“花博”其实挺好的,可当初却被民进党说得一无是处,您是不是觉得特别不甘? 李:这一类文创活动,过去在台湾不太会成为政治斗争的焦点,而这一次却意外成为民进党操弄的议题,只能说出乎我意料。过去台湾的选举,焦点会集中在经济、省籍,还有两岸等。但这次时机太特殊了,民进党以为找到机会了,搞臭“花博”,可其实却事与愿违。 记:所以有人说,或许民进党的过度操弄,才让“花博”的口碑更好了? 李:其实这一次举办“花博”,我们的压力来自于上海世博会,毕竟这么靠近的时间内在两岸办两场世界性博览会,所有人都会对比。从投入经费、规模等等诸多领域,台北“花博”都不可能比过世博会。当时我们就希望在精致度上做足文章,一定要做到“小而美”。所以,台北花博就是以精致取胜。可这些,在民进党人那里完全不理会,他们以一种很市井、很一般展会的标准来检视“花博”。操弄“花博”议题,凸显民进党的孤陋寡闻,没有一点国际观。这也是民进党现在最大的问题。 记:绿营人士没办法理解你们办“花博”的压力所在吧? 李:对!事实上,前期几个追杀“花博”的民进党议员,一开始对上海世博也是有兴趣的。我们甚至都与大陆沟通好了,邀请民进党议员去参观上海世博。可后来,在集体高压之下,有兴趣的民进党议员,都没去上海世博会。若民进党对世博会有所了解,对上海有所了解,他们评价“花博”就不会是当初的那个样子。 为选举,民进党自我放弃了提升的机会。后来,我们就发现很难沟通,根本就是“鸡同鸭讲”。他们根本不晓得什么叫做“世界级博览会”。明明是高规格,却被一些琐事牵绊住,博览会变成了“菜市场”,论斤论两在出售花草。真的很无奈!民进党不晓得现在全世界都在进步,台北不走,就没有机会了。从政心得:为文化人发声 记:以前,您和陈文茜是好朋友,曾在“立法院”里一唱一和,现在文茜退出政坛,可您还很热衷哦?好像你们正好相反,以前您是文化人,她从政;现在您从政,她做文化;据说她还是您从政的军师,现在呢,谁是谁的军师? 李:我们在文化的品味和认知上很像,如果给文化分门派的话,因为文茜,我才参与政治,而后来文茜反而做比较多文化的工作,对我们来说,并没有特别把自己定位成什么角色。我们认识20年来,不管我们做什么工作,都是相互打气的伙伴。虽然,陈文茜好像是退出了政坛,可她的影响力,不是一般政治人物可以比的。而我,在政坛打滚多年,现在做评论,了解会比一般媒体人深入,而且推动文化界的工作,也更加水到渠成。 记:您辞副市长时,李敖评论说 “您是好女孩,不应该从政”,您怎么看呢? 李:我和李敖大哥交情很深,这是他对我的关爱。但我当初会从政,就是觉得文化界与政治界很难沟通,为争取更多文化人的空间,所以干脆跳入政治火海,和政治人物斗斗看。 俗语说,“怕热就不要进厨房!”但既然已进来了,就要看得开。要平常心看待政治上的起起落落。 记:您曾经说您是文艺青年啊,现在从政了,会不会觉得自己距离文化远了? 李:在我看来,扮演什么角色不重要,关键是理想能否达成与伸张才重要。过去十年,不管是“立委”经验,还是台北市政经验,都使得我对文化的制度面涉入很多,而且成就很大。“立委”阶段,我努力推动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出台,后来到台北市服务,就把法律层面上的想法,落实到具体工作上,促成制度上的变革,会让很多人都受益。 当初,我从政,为文化人发声,争取更多的制度、框架保障。而接下来,我要做的就是投入文化落实工作中,让文创产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导报记者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