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论坛建起两岸直接交流多样平台
www.fjsen.com 2010-06-22 16:30 澳媒 来源:中国台湾网 我来说两句
澳门《新华澳报》21日发表评论员富权的文章指出:第二届海峡论坛有别于国共论坛的以两岸精英人士为主,由“草根”阶层“发声”,从经济领域向其它领域拓展,交流对象从政经各界向社会基层深入,交流地点从城市向农村,从北部向南部延伸。本届论坛创造出更多、更加灵活的深化两岸直接交流的平台。 文章摘录如下: 号称出席的台湾同胞人数更多、阶层更广泛的第二届海峡论坛,显然是两岸交流向更广的宽度、更深的深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参加这届海峡论坛的台湾同胞,基层人士占到百分之八十,来自台湾中南部的约占百分之六十。台湾工会、青年、妇女、文化、体育、民间信仰、工商、农业、旅游等三十个界别的代表人士参加了论坛活动,比首届新增十个界别。这有别于“国共论坛”的以两岸精英人士为主,由“草根”阶层“发声”,从经济领域向其它领域拓展,交流对象从政经各界向社会基层深入,交流地点从城市向农村,从北部向南部延伸。本届论坛创造出更多、更加灵活的深化两岸直接交流的平台。 虽然自两岸开放交流二十多年来,尤其是胡锦涛和连战的会谈开启两岸政党交流以来,两岸交流正向纵深发展,但大陆方面并不满足于此。要本着“做台湾人民工作“的意愿,在继续促进两岸精英层交流及政党性质同质交流的同时,引导到规模更大层次更深的基层交流及各党派交流中去。因此,以邀请台湾各基层界别代表和中南部同胞出席的海峡论坛,就是有别于每年进行的“国共论坛”,使两岸之间的论坛活动从议题的沟通发展为心与心的沟通,充满了人性化。八闽大地成了两岸平民百姓的大联欢嘉年华,洋溢着亲情融合的气氛。 要在短短的五天内集中地举办二十多项大型活动,其背后的组织策划安排调度等,颇为考验人。只有事权集中、行政执行力高的大陆才能做得到。出席论坛的中国国民党副主席黄敏惠说,希望两岸论坛能在台湾举办,这当然是好建议,故得到不少与会者的赞同和支持。但在技术上,先不要说是民进党是否会阻挠捣乱了,就算是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单纯的组织工作,如按照“福建模式”,台湾方面恐怕就做不到。由此可反衬出,具体承办海峡论坛的福建省委、省政府及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魄力和能力,令人钦佩。 第二届海峡论坛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聚焦民生,汇集民智,凝聚民意,共同研商两岸民众关注的热点议题,致力于打造两岸民间交流的平台、两岸经贸合作的平台、两岸合作交流政策研讨的平台和两合作交流的枢纽平台。因此,它具有民间性、大众性、广泛性的特点,在邀请台湾各县市代表、工商企业界、文化教育界等界别代表的基础上,扩大邀请台湾基层民众,中南部乡亲、少数民族同胞和行业代表、民间社团人士以及妈祖、关公、保生大帝、陈靖姑、开漳圣王、延平郡王等民俗信众参加。在活动内容设计上更加突出文化内涵,充分展示闽南文化、妈祖文化、客家文化等地域文化特色,突出文化产业对接,注重群众性文化交流活动的受众面,让所有参与论坛活动的民众和其它普通民众共享文化盛宴,感受交流氛围、融洽彼此感情。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论坛大会上的讲话,畅谈了几个重要观点,其一是应该顺应两岸主流民意,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继续按照先易后难、把握节奏、循序渐进的思路,务实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力争取得更多的实际成效,同时还应着眼于今后,逐步解决两岸关系发展前进道路上的难题,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两岸的政治互信;其二是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珍贵的是两岸同胞心与心的沟通,两岸关系发展的过程是不断积累共识、解决分歧、化解矛盾、深化合作的过程,两岸同胞形成的共识越多,就越能为破解两岸关系发展各种难题创造有力条件;其三是两岸交流没有党派之分,没有地域之别,希望两岸各界民间团体发挥更加有力的促进作用,拓展新领域,开辟新渠道,构建新平台,创造新形势,促进越来越多的两岸同胞投身到大交流大合作的历史潮流,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贾庆林还特别指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一部分台湾民众对大陆缺乏了解,甚至存在误解;目前还有很多台湾同胞没有来过大陆。因此,北京热诚地欢迎他们到大陆来走一走,看一看,增进对大陆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了解,增加对大陆同胞的直接接触,也鼓励大陆同胞前往台湾各地,尤其是中南部基层,与台湾同胞交朋友,倾听乡音,两岸同胞完全应该常走动,多来往,大家以诚相待、彼此交心,走亲、访友、做生意,日子就会越过越红火,两岸关系发展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国台办主任王毅也提出了促进两岸“新三通”,那就是“心灵相通、感情相通、命运相通”,真正把两岸民众的心连在一起,把两岸民众的力量汇集在一起,把两岸民众的意志凝聚在一起,共同去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 总而言之,这届海峡论坛是办得很成功的。但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高标准衡量,还有进一步用足用好用活海峡论坛的长处的空间。实际上,笔者就听到一些台湾朋友抱怨,就是时间太短,活动太集中,不但使各家酒店爆满,而且使人很难兼顾各项活动。而且,由于论坛大会的会场较小,已经到了厦门的近万名台湾民众,只有一千多人能出席,因而有一些人表达失望。为此有人建议,何不参考“××活动月”的做法,将时间拖长为一个月,主项活动与开幕式和论坛大会打包举行,随后的各项活动就接续依次举办,这就不会使人有顾此失彼之感。现在两岸已经“三通”,从台湾到福建一个多小时就可到达,甚至比过去岛内航线还要方便,台湾民众随时可来。 其次是应更突出“人与人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切忌功利性。在一些性质与投资关系不大的分会场上,有些内地代表在发言中特别强调“海西”,还派发了有关某些县市的投资环境简介印刷品,引起一些台湾出席者微言。招商引资不是不能搞,但最好是在与投资有关的分会场进行,以免冲淡分会场主题。 另外,还应设法进一步扩大邀请的广度和深度,虽然出席者大都是台湾南部及基层群众,但绝大部分仍是泛蓝,泛绿团体几乎没有,许荣淑也只是“万蓝丛中一点绿”。这当然因为民进党中央禁止党公职出席海峡论坛所造成。不过,大多数泛绿民众并非是民进党党公职,泛绿团体也不全部受民进党控制,似是可以透过各种办法邀请他们参加。而且,采取前面所说的分散议题方法,也有助于避过民进党“统战”说词。毕竟,民俗中的保生大帝、开漳圣王、延平郡王等信众,有不少是泛绿的,如果将分会场举办的时间与主会场错开进行,就较为容易吸引泛绿团体及群众参加。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22]中国国民党副主席黄敏惠:海峡论坛是个包容的舞台
- [ 06-22]台湾各界人士踊跃参与第二届海峡论坛 加深了解
- [ 06-22]第二届海峡论坛引起岛内媒体的高度关注
- [ 06-21]台湾问题专家:海峡论坛不是走过场 效果应长远看
- [ 06-21]海峡论坛述评:一脉传承 文化行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