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 台湾名嘴 > 正文

台湾客语名嘴刘焕云: 两岸联手,保护客家传统

www.fjsen.com 2010-05-01 08:39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海峡导报5月1日讯(本网记者 薛洋/文)他是台湾知名的客家研究学者,同时是一家客语电台的节目主持人,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宣传客家文化。在专访过程中,他提最多的两个词就是“使命”、“原乡”。言辞中,那份对光大客家传统的使命感,以及拳拳的原乡情怀让人感动。他就是这期“对话台湾名嘴”的嘉宾——— “国立联合大学”教授刘焕云,他将向读者讲述“台湾的客家”与“两岸的客家”。人物名片

刘焕云:苗栗人,台湾政治大学法学博士,现任“国立联合大学”全球客家研究中心研究员,同时兼任苗栗客家文化广播电台的节目主持人。在台湾做客家研究不能脱离祖国大陆

记者 (以下简称“记”):您以前在国学方面着墨颇多,后来为什么转行做客家研究?

刘焕云 (以下简称“刘”):过去我主要从事儒家思想、汉学方面的研究,转行是在2003年,那一年“联合技术学院”改制为“国立联合大学”。当时民进党当局大力倡导所谓“本土文化”研究,“联大”就把客家学作为重点学科进行建设。我是出生在苗栗的客家子弟,曾参与1988年的“客家运动”,对客家研究很有兴趣,也有使命感,想为面临危机的客家文化做点事。研究客家,要从族谱、孝道等方面研究起,这些也是儒学的传统,因此客家学和中华儒学有着很多相通之处。

记:研究客家过程中,您有什么特别感受?

刘:现在“政府”比较重视客家族群,岛内很多大学都开设客家学院,我觉得很多人主要是想分食这块大饼,而缺乏强烈的使命感。另外一点感受,就是做客家研究不能脱离大陆,因为我们的原乡就在那里,否则研究就成了“无本之木”。我的祖籍在广东大埔,近些年我曾多次前往祭祖以及做田野调查。客家族群是台湾社会中的“关键少数”

记:您怎么看现在台当局的客家政策?国民党和民进党主张有何区别?

刘:振兴客家文化是共识,两大党并无多大区别。只是过去民进党 “执政”时期,学者申请做田野调查时,当局一般会倾向让我们去东南亚,而非客家人的真正原乡——— 大陆。而国民党则没什么限制,很鼓励我们去广东、福建一带考察、调研。另外,在拨款方面,现在也要比民进党时期多一些。

记:每当选举时,都有政治人物跳出来称自己是客家人,您怎么看?

刘:就目前来看,闽南族群中有蓝有绿,绿大于蓝,“外省人”中几乎都是蓝的,这样四五百万张客家票就成为选举的胜负关键,说客家是“关键少数”一点都不为过。因为这个缘故,蓝绿都要“讨好”。所以每到选举,不少政治人物都称自己是客家人或是客家人的女婿,讲客家话,来表达对客家的认同。

记:台湾客家有南北之分,政治倾向也不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刘:总体而言,“北客”偏蓝,“南客”偏绿,这主要由于国民党过去长期“重北轻南”的发展策略造成的。另一方面,北部过去闽客械斗严重,福佬、客家积怨深,因此也有地方派系的因素在里头。不过,随着族群的和解,越来越多的客家人不再看重“蓝绿”,而在于候选人能否为他们带来幸福。另外,客家人认为自己是正统汉人,普遍有着原乡情怀,不分南北大多乐见两岸关系的改善。致力于延缓客家话消亡的趋势

记:您目前是一家客语电台的节目主持人,目前客语电台或电视台在台湾的生存现状怎样?

刘:我在苗栗客家文化广播电台当主持人,主持一档有关客家文化、语言方面的节目,算是志工性质的。目前岛内客语电台的生存还要仰赖官方的补助,听众以中老年群体为主。电视台的情况要好些,一些电视剧或者卡通片被配上客家话后,还是能够吸引一些年轻人的关注。

记:不少客家人认同自己的身份,但已不会说客家话了,成为“福佬客”,您认为这种趋势会持续吗?

刘:这一点,我持悲观态度。现在年轻人多喜欢流行文化,而流行文化一般都是用国语或闽南语发音的。长此以往,很多客家籍的年轻人都不会说客家话了。应该说,在现代社会处于弱势地位的语言,几乎都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台湾当局采取一些措施,如举办客家语言能力认证考试,并鼓励其他族群的年轻人报考,我们学者也在研究和宣传方面下了很大工夫。但官方与民间的努力,恐怕只能延缓这种趋势。保护客家传统,两岸应联手

记:您常来大陆,觉得台湾客家生存面临的困境,是否在大陆也同样存在?

刘:大陆客家也面临文化、语言流失的危险,不少客家小孩子也已不会讲客家话了。但总体而言,情况要比台湾好,特别在农村地区还是能够看到原汁原味的客家文化。另外,大陆客家拥有大型的戏曲、山歌演出团体,在族谱馆、客家文化馆的建设方面,也比台湾做得好,很多台湾客家人只有到大陆的原乡,才能找到家族的族谱,知道自己的源头在哪里。

记:两岸客家交流的现状是怎样的?

刘:两岸客家的民间交流早已开展,大陆每年都会召开一些有关客家的学术研讨会,广邀两岸专家参与,让很多的台湾学者能回到原乡做田野调查。相比,大陆学者赴台研究的机会还不多。另外,两岸客家的官方交流也开始了。我认为两岸还可以合办一些冬令营、夏令营,让客家的年轻人有机会交流。

记:在保护客家族群传统方面,两岸有没有相互借鉴的地方?

刘:大陆在硬体方面,如客家文化场馆、族谱馆的建设,都做得不错;而台湾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则有丰富的经验,很值得大陆借鉴。譬如,可以把一些客家特有的东西如土楼,加入创意元素,打造出众多精美又好玩的产品。另外,台湾有客家语言能力的考试,也发明了一套客家字的书写方式,一些公务员岗位特别要求会客家话,这些对大陆同样有启示意义。

  • 责任编辑:唐丽萍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