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关系的科学发展观
www.fjsen.com 2009-10-28 15:36 港媒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国民党于本月十七日举行第十八次代表大会,马英九正式兼任党主席,他在致词中表示,要凝聚两岸和平发展共识。中共中央在贺电指出:“近年来,贵我两党共同努力,积极推进双方达成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共识,开启了两岸关系的历史新篇。”国民党中央随即回电呼应:“贵我两党本着务实沟通、开创未来的共同体认,建立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识。” 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香港《大公报》今日刊登评论文章表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识,就是两岸关系的科学发展观。两岸关系是国共内战遗留下来的一大复杂问题,经过六十年的经验教训和摸索,国共两党终于找到了处理和解决两岸关系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正确途径,就是正视历史和现实,依据客观事实和发展规律,“以人为本”,使两岸关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两岸关系的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主要有如下几项: 一、处理两岸关系的方式、完成统一的途径,必须从属和有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两岸关系关乎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必须把两岸关系问题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格局中去思考、处理和解决。大陆放弃以一般处理内战遗留问题的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因为只有用和平的科学的方法,才没有后遗症候群,才最有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 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融合,必须持续加强大陆对台湾的吸引力。大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对台湾的吸引力已由弱变强,从最初的动之以亲情,到动之以利益。但对台湾人民更须动之以仁义,更必须努力造就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普世价值的民主社会。“民主”一词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出现六十多次,不久前召开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更因应国情、世情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趋势,努力提速党内民主,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使上层建筑尽快赶上经济发展的需要,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未来三十年,将是中国式科学民主政治制度大发展的新时代,大陆对台湾的政治吸引力将大大增强。 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两岸关系通过和平发展途径走向一体化,两岸之间的凝聚力必须稳健持续增长。促进两岸的凝聚力,两岸须共同宏扬中华历史文化及加强文化交流合作。中华文化具有持之以恒的强大生命力,是两岸共同的根,相互认同之本。台湾在两蒋时代极重视维护和发扬中华文化,特别设立中华文化复兴委员会来实施,所以台湾在这方面具有先行优势;马英九执掌政权后,强调“文化是台湾的关键实力”,主要是以台湾继承中华文化的成果为荣耀,并作为“软实力”来运用。大陆在2004年亦由下而上兴起“儒家文化复兴运动”,又由上而下实施“汉语桥”工程,在海内外建立许多孔子学院,努力宏扬中华文化,积极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在这种互相影响、互相呼应、互相激励、互补放大的交流过程中,中华文化越来越成为两岸之间凝聚力的活水源头。 四、两岸关系要和谐与和平发展,必须互相体谅和忍让。认同和追求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为两岸民意主流,但在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干扰,如最近民进党在岛内兴风作浪,就对两岸关系造成负面影响,好在大陆和台当局在应对和处理上高度节制,两岸互动形势才不会逆转。 开启政治协商新阶段 陈水扁治台时行“急独”路线,凸显出国共都反“台独”的“九二共识”的珍贵;当国民党重新执政后,如何面对“中华民国”和“促统”问题,则上升为主要矛盾。作为相对弱小一方自然疑虑更多,故马英九主张两岸“互不否认”,搁置争议,先易后难,先经后政,但同时也面临经济、政治实际上无法完全切割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两岸都需要政治智慧和胸襟。 文章最后表示,马当局的智库在本月十六日提出,台方必须在完成两岸签订ECFA与MOU、台湾内部对政治谈判的共识及国际社会理解等“三项准备”,才推动两岸政治协商。马当局亦须面对政治对话再无法绕过的现实,了解两岸政治关系发展新阶段的开端,只是两岸和平共处原则的探讨,而不是两岸政治关系的最终解决。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27]王毅登玉山 两岸关系才能迈向更高峰
- [ 10-27]两岸学者:两岸关系行稳致远有赖于构建经济合作机制
- [ 10-25]陈云林:促两岸关系应先易后难 眼前首要是经济
- [ 10-23]马主席出马,两岸关系引人期待
- [ 10-19]国共两党积极推动两岸关系 维系台海和平